三、中世紀時代的教育目

  ﹙一﹚教育特徵:

        1.希臘羅馬的知識教育轉為宗教教育。

        2.哲學是宗教的奴僕。

        3.教育的本質:培養信神虔敬的人,為進入天國作準備。

   ﹙二﹚基督教的文教功能:

        1.教育目的:宣揚教義、訓練教會領導人才。

        2.教育方法:問答法解說教義。

        3.教育設施:

        ﹙1﹚教義問答學校→主教教堂→主教學校。→→→↓

        ﹙2﹚修道院。﹙聖本狄尼克﹚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↓══ 西洋大學由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A.修士勞動七小時,讀書二小時。            ↓      此發展而成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B.抄寫原典、保存古籍。 ←← ←←←← ←←←

         4.教育內容:

        ﹙1﹚七藝:→→  →→  →→  → →  →  →→↓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A.三學:文法、修辭、辯證。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↓ ══  為研究神學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B.四藝:算數、幾何、天文、音樂。       ↓       作準備

        ﹙2﹚倫理學、形而上學、神學。    ←←←← ←←

  ﹙二﹚大學的興起: 

        1.時間:大約在十二世紀。

        2.背景:主教學校中聰敏的學者大膽討論教義,吸引有名學者前往討論,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而形成公共講學所→講座;吸引學生聽講→形成結合教師與學生的師生團體組織。

        3.校園:無固定教學場所,設備簡單,遷移容易。

        4.母大學:1150年的巴黎大學﹙神學﹚、1156年的波隆大學﹙法學﹚。

        5.教育目的:﹙1﹚培養國家及教會的領導人才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﹙2﹚培養人文教師,為新興的中等學校服務。 

        6.教育形式:仿照基爾特制度﹙專業證照制度﹚ ;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依不同等級授與學士、碩士、博士學位。

        7.教育內容:文學法律醫學神學。﹙文學院為其他三個學院的預科﹚

        8.教學媒介:拉丁語文。

        9.教學方法:宣讀教本、辯論與討論。

       10.地    位:知識中心、思想自由的家鄉、教義解釋或異端的裁決所。

    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bibo62093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