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章 摘錄:志光教育文化出版社 教育專業科目
壹、教育的字義
一、中文字義
﹙一﹚說文解字:
教,上所施,下所效也;
育,養子使作善也。
指在上者﹦父母、長輩、老師 ﹦→以良好的榜樣供在下者模仿。
指在下者﹦子女、晚輩、學生 ﹦→摸仿仿效以能表現善良行為的意義。
※教育的詮釋係自倫理性的觀點。
﹙二﹚禮記學紀篇:
教 也者長善而救其失也。
教育 應該發展善的一面,發揮個人的長處,而補救其缺失。
﹙三﹚中庸:
1.天命之謂 性
2.率性之謂 道
3.修道之謂 教
﹙四﹚荀子修身篇:
以善先人之謂 教
﹙五﹚孟子盡心篇:
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,三樂也。
我國古代對教育的解釋,所謂:
1.使作善
2.長善
3.修道
說明教育是教人為善的意義,品德成為教育的主要目的。
二、西文字義
Education由拉丁文 Educare 蛻化而來,由E﹙出﹚和ducare﹙引﹚組合。合起來為引出。
教育要用 引導 的方式,來發展學生的身心,以達到至善之境地。
三、綜合言之
﹙一﹚教育的目的:
重在使人為善。
﹙二﹚教育內容:
不限知識,應包含德、智、體、群、美五育。 兼重→1.認知、
2.技能、
3.情意。
﹙三﹚教育方法:
1.注意啟發誘導,而非強迫灌輸注入。
2.注重人格感化,而非強迫學生服從接受。
﹙四﹚就過程而言:
中文的教育注重「模仿」而西文的「Education」則強調〔引出〕。
﹙五﹚就目的而言 :
1.中文的教育以「善」為最後的目標,
道德意味濃厚,而「教」與「孝」關係密切,推而廣之,極為倫理思想,
「明人倫」成為中國教育目的的特徵。
2.西文的「Education」教育目的有二種延伸解釋:
﹙1﹚發展個性實現自我。
﹙2﹚引導出人類心靈中的道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