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、 自然主義 的教育目的
﹙一﹚代表人物:
1.法國 盧梭﹙Roussau,1712~1778﹚。
2.瑞士 斐斯塔洛齊﹙Pestalozzi,1744~1827﹚。
3.德國 福祿貝爾﹙Frobel,1782~1852﹚。
4.義大利 蒙特梭利﹙Montessori,1870~1952﹚。
﹙二﹚背 景:
1.18世紀,盧梭:﹙1﹚對當時社會生活和社會制度相當反感,認為一切社會制度全是惡的。
﹙2﹚因為它總是趨於壓制和逼迫個性的自然發展。
2.盧梭:﹙1﹚以為人是天生自由的,但卻到處落入人為鎖鏈之中→。
﹙2﹚凡從自然而來的事物,都是好的,一經人手,全變壞了。
3.盧梭:﹙1﹚主張返回自然,倡導兒童本位的教育思想。
﹙2﹚一切的教育設施及活動均應順自然,以充分發展兒童的能力。
﹙三﹚教育主張:
1.以兒童為教育中心﹙兒童本位﹚:
﹙1﹚重視兒童的性向、興趣和能力。
﹙2﹚過去的教育,以教材、成人為中心,而忽視兒童的學習能力和興趣。
﹙3﹚視兒童為具體而微的成人,以成人所應當具有的知識和技能來傳授給兒童。
﹙4﹚而不問兒童是否瞭解,是否能夠實行。
2.重視兒童身體的活動:
﹙1﹚傳統教育→以為身體活動會妨礙心靈發展,故加以抑制。
﹙2﹚盧梭主張→鍛鍊身體,使兒童能適應自然。
認為:游泳、登高、跳遠、跳高能訓練感官兼顧心靈和身體活動。
3.重視兒童的個性:
﹙1﹚兒童的能力在程度上各不相同。
﹙2﹚在性質上互有差異。 主張→應 因材施教。
4.主張教育是開發人類潛伏能力的過程:
﹙1﹚教育的任務在提供適當的環境,使兒童在各生長階段中獲得圓滿而調和的發展。
﹙2﹚教育不是從外面以能力授於兒童,也不是用外爍的方法來增進兒童的能力。
﹙3﹚是把兒童本身固有的能力,循著自然的順序,充分法展出來。
﹙四﹚缺 點:
1.忽視社會的價值:
盧梭提倡兒童本位的教育,過份強調個性自由發展而忽視社會的需要。
2.忽視人類所累積的社會文化遺產:
自然主義過於重視生活中的直接經驗。
而忽略人類的文化遺產,故無法促使社會進步。
﹙五﹚對教育的貢獻:
1.教育的內容:應注意兒童固有的能力
2.教育的方法:應注重啟發而非注入
3.教育的設施:應循一定的程序,而不能秧苗助長。
4.教育者對兒童應任其自然發展,不應加以干涉。
5.教育上應使學童的能力得到均衡的發展,不應有所偏廢。
6.提倡實物教學、直觀教學,重視感官經驗的獲得,而反對形式主義的文字教育。
﹙六﹚重要人物:
1.盧梭﹙J.J.Roussau﹚:1712~1778年,法國人:
﹙1﹚主張兒童教育的中心,提倡兒童本位的教育。
﹙史家稱盧梭為教育界的哥白尼,但教育界的對象為貴族。﹚
﹙2﹚教育是要能發展幼兒天生的禀賦,使其有自然的生活,故提倡自然主義的教育。
﹙3﹚著有《愛彌兒》,全書分五篇:
A.第一篇:幼兒出世到五歲的教育,﹙父親是教師,母親是保姆﹚
教育內容注重幼兒身體健康,心靈發展,供給幼兒充分自己愉快的生活。
B.第二篇:五至十二歲,感官訓練。
C.第三篇:十二至十五歲,智的教育時期。﹙實物教育﹚
D.第四篇:十五至二十歲,道德觀念、宗教思想。
E.第五篇:女子教育,修身的教育,培養溫順的美德。
﹙4﹚《愛彌兒》一書出版 → 被教會斥為邪說逆著,予以焚毀主教並宣告破門。
對近代教育理論與實際有深刻的影響。
2.斐斯塔洛齊﹙J.H.Pestalozzi﹚1744~1827年,瑞士人:
﹙1﹚受盧梭影響最深,參照愛彌兒,的內容,訓練自己的兒子,
把每天教育兒子的經過及兒子生長的情況記錄下來,開後世用歷史法研究兒童的先河。
﹙2﹚主張教育如植樹,a.人一出生即賦有畢生發展的機能,如同種子一般。
b.教育僅提供適當的環境使其發展循序實現,並慎防外界擾亂自然發展的進行。
c.教學大約分為兩種:1.愛的教學
2.知的教學
﹙3﹚斐氏教育理念較盧梭更進步:
1.教育的對象應為全體的兒童→國民教育。﹙非少數人﹚
→故被尊為:國民教育之父
2.注意貧困家庭的兒童教育→孤兒教育、貧民教育。﹙非貴族﹚
3.個人與社會分不開「環境改變個人、個人改造社會」藉教育的力量,增進人民的生活,社會就能進步。
4.1775年在新莊﹙New-hof﹚以自費設立貧民學校,並於1798年,在詩塘﹙Starz﹚設孤兒院,被尊為「孤兒之父」。
5.死後墓誌銘被尊稱為:「人中之神,神中之人」。
6.著作:《賢伉儷》、《隱士的黃昏》
3.福祿貝爾﹙F.W.Frobel﹚:1782~1852年,德國人。﹙幼稚園的創始者﹚
﹙1﹚以花草→兒童;園丁→教師;花園→學校。
﹙2﹚於1837年,在布朗根堡設立一所幼兒學校,1840年改名為幼稚園此為世界上第一所幼稚園。
﹙3﹚幼稚園教育之三項基本原則:
a.順應幼兒自我發展:幼兒發展是循序漸進的,不可跳躍,教育者應注重幼兒本性與需要,
順應其自然發展使獲均衡的發展。
b.自發活動:在教師的指導與鼓勵之下,能自動自發。
c.社會參與:幼兒教育應訓練幼兒瞭解自己與社會關係。
﹙4﹚採「恩物教學」:各種恩物來組成有系統的活動,啟發幼兒建造、審以及聯想的能力。
﹙5﹚教學上福氏特別重視「遊戲」與「恩物」,
→是培養兒童自動直觀的基本因素。
→自動直觀是:發展兒童內在性質的有效方法。
﹙7﹚著作:《母親遊戲與兒歌》、《人類的教育》。
﹙8﹚被尊為「幼稚教育之父」。
留言列表